高端访问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2022-06-02 19:57:48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东博社记者/黄利霞 实习记者/唐琪)2022年6月2日,在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文物“活化”、数字化发展、文创产品设计等内容成为关注焦点。出席本届论坛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发表了题为《文物活化的基础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强调了文物数字化的重要性所在。

文物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为永续的文物保护研究夯实基础,是实现文化资源长久保存并发挥其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让文物活起来”,参与文明互鉴的基础性工作。李志荣表示,“文物数字化的根本目标是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建立翔实的数字化档案,实现文物本体信息数字化保全和保护,从而完成文物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实现其从文物到文化资源的转化。”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

为何“数字化”能盘活文物?

李志荣表示,“利用数字化技术,物质形态的文物得以向数字化形态转变,成功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来’,令其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文物历经千年岁月,在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下走到了今天,但很多文物抵不住历史的消磨,多是以不完整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何探索文物的原貌,了解文物的迁变,是数字化技术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云冈12窟从1600年前的北魏平城来到了2020年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图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实践至今已逾20年,涵盖了壁画(石窟、寺观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大型木构建筑、石窟寺和考古遗址现场;馆藏文物(纺织品、文书、唐卡、佛教造像和玉器、瓷器等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的所有类别。石窟寺界因此成为中国文化遗产领域认识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最列前沿的领域,数字化工作也日益成了各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越来越强大的业务分支。数字化技术成果已经超越了“学术圈”,随着“活起来”的石窟走向公众。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石窟的摄影测量模型与激光扫描模型

要实现文物数字化,需要经历包括文物信息数字化、学术过程数字化,学术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等过程。浙江大学的文物数字化始终围绕考古的立场、考古的在场和考古的标准出发,利用计算机科学与考古学交叉融合,扎根在中国的广阔大地。浙江大学针对中国文物特点不断升级专项软、硬件,研发、设计、制造工程设备,为中国文化遗产建立“矿藏级别”的数字档案,为保存传承中华文明信息和研究中国提供扎实资料基础,旨在参与文明互鉴,为世界文明史保存和贡献数字时代卓越的中国知识。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石窟数字化前的绘测量工作 图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5.0版本树状图 图源:浙江大学

李志荣谈到,“多年的文物数字化实践灌注了一棵文物数字化之树,而这棵5.0版本之树则是我们对文物数字化工作深入思考的结果,展示了活化与传承更宽广的联系,成功让一个概念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树,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数字化”带来了什么?

在李志荣看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切入文物数字化工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围绕建设和夯实中国文化遗产资源这一基础,进而可以做出更多无限的事。”

在李志荣团队的带领下,文物数字化工作已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2022年3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分为“盛世修典”“久久为功”“大国宝藏”“转化发展”四个板块,通过图像、文字、新媒体科技等方式呈现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利用3D石窟复原技术将中国的四大石窟以及若干个典型洞窟等比例地“搬”进了展厅内 图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中国各地的石窟造像“欢聚一堂”,个个特色鲜明 图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上的菩萨造像 图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数字化”是“活化”文物关键词
身着汉服的游客正在参观展览 图源:浙江大学

李志荣指出,“中国的文物数字化,特别是在石窟领域,我们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采集、原真输出打印到行走世界的探索。因此我们可以在以中国绘画为主的展览当中把中国的石窟和绘画关系纳入同样的空间,让永不看见的石窟彼此看见,彼此对话。”

如何正确解读文物“数字化” ?

数字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突破时空,超越类别,和合它们承载着的传统文化本来面貌和积淀在当代中国文化中深沉的精神,在无界之境,活力赓续,焕发光彩。

李志荣最后提到,“实现文物考古学意义上数字化,是文物活化的基础和根本。有了这个根本,研究家、出版者、教育家、策展人、产品设计者、数据再创造者,在合理规则下,各路英豪均可大显其能。有了这个根本,文物才能最终‘活化’在生生不息在中国和世界。 而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和许多所从事文物数字实践的学者,将一往无前,继续奔赴田野,为建立这个根本基础而工作!

(责任编辑:钟霜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