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中马建交50周年主题报道|中马人文合作:走心、走实、有力量

2024-06-17 17:35:06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中国东盟商界》杂志|中马建交50周年主题报道  

 

中马人文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就已开始接触彼此,种下了友谊之树的种子。随着中马正式建交,两国在50年的时间里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让这颗友谊之树枝繁叶茂,并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均取得了许多创造历史新高的成就。

如今,树已成林,遍地开花,中马的人文合作,仍在为两国的友好往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图源:新华社)

用文化贴近彼此

回望50年的交往历程,文化交流可以说是中马两国深入了解彼此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从文学、影视的传播,再到民俗、文艺的推广,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深厚而有力量。

在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马来西亚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庆祝这一特殊时刻,如第一届“中马交流电影展”“马来西亚孩子眼中的马来西亚和中华文化”、童诗为主题的文学活动、“中马友好之夜”暨2024马来西亚中国青少年艺术节等。

从这些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两国当前文化交流不仅在形式层面更加丰富,在内容层面也更具创意性和务实性,而这一切,均与文化交流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分不开。

50年来,中马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尤其是书籍的传播和推广,更是帮助了双方人民加深对于彼此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2023年,在第四十届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书展上,中马双方共办的书展策划和30多场文化交流活动让马来西亚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2024年,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与中国北京出版集团联合向两国青少年推荐50种中国精品青少年图书,有力架构起马来西亚青少年与中华文化相连相通的桥梁。

2024马来西亚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开幕(图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文化交流还有力推动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廿四节令鼓的击鼓形式源于中国南方,但经马来西亚华人再创造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后,廿四节令鼓逐步在中国福建等地推广开来,并成为了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如中马联合申报的送王船申遗成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让华人文化闪耀世界获得了更多机会。

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申遗成功(图源:新华社)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并存的国家,其文化源于多元,魅力也源自多元。而中国也是一个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通过与中国密切的文化交流,马来西亚文化“拥抱多元”获得了更多可能。

让教育充实力量

自中马建交以来,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教育都是其中最相关和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教育双方培养了大量人才,密切了两国师生友好交流,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50年里,中马教育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留学教育方面,中国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深造的人数逐年增长,每年达15%~20%的增长率。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慕斯达法沙姆在3月表示:“马来西亚目前录取了13.1万名国际学生,其中逾4万名学生来自中国。”

在中国学生眼中,马来西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且汇聚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很多还将东南亚区域总部放在了马来西亚,这为留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了解各国文化风俗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另外,对于马来西亚的学生来说,中国高校学费适中、实习机会丰富及高校资源优质等,则是吸引他们赴华留学的主要因素。

在国际合作方面,马来西亚与中国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2013年马来西亚政府与中国厦门大学创办的分校,成为了第一所中国名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随着教育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就推动两国职业教育、联合科研、数字教育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马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在线中马合作交流中心、中国(云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对话会、2024年中马青年创新大赛等越来越多的教育平台和活动纷纷落地。

据马新社5月26日报道,马来西亚第一副总理兼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扎希德敦促年轻人抓住机会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以获得各领域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在他看来,中国在高科技方面有优势,马来西亚人可以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促进本国发展。

马来西亚教育官员鼓励学生留学中国(图源:新华社)

50年的教育合作,为中马互通互鉴、深入交流贡献了一份独特力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国际化人才。但同时,教育合作的影响远不止此,其为马来西亚带动经济社会效益正与日俱增。

以旅游深化交流

自2023年底中马两国互免签证政策推出后,6个月过去了,中马旅游业、航空业从业人员及游客纷纷表示,免签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人员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

中国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吉隆坡办事处总经理高雅霜说:“免签政策为中马两国间人员互动带来深远影响。在航班上,我们见到很多返乡探亲、寻亲的家庭,体会到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的深情厚谊,对家乡的魂牵梦绕,感受到他们寻根溯源、渴望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怀。”

当然,中马旅游业火热的背后,既有自身旅游业“硬实力”的支撑,也离不开中马双方提供的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而这一切,均与旅游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利好分不开。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马来西亚政府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客赴马来西亚旅游超过300万人次,占马来西亚国际游客总数的近12%,为马来西亚创造了17.8%的旅游收入。

虽然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马来西亚一直在积极与中国合作,推出了众多政策和活动来恢复旅游业。如2023年以来,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与马来西亚旅游局和68家相关机构合作,在中国多地开展路演活动,已涵盖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

2024年2月25日,马来西亚在中国农历新年假期间迎来了5000余个中国旅游团,超10万名中国游客赴马观光旅游,同比增长50%,为马来西亚创造了10亿~15亿林吉特(约合15亿~2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而旅游业除了拉动经济增长外,也有力促进了中马人文交流。如2023年中国中秋国庆假期间,许多中国游客来到了马六甲历史悠久的鸡场街参观,这里是当年郑和下西洋驻扎马六甲时设立“官厂”的地方,如今保存的数千栋富有岭南及闽南风格的百年骑楼,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到意义重大的教育合作,再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态,中马人文合作走心、走实、有力量。在当今中国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首命运与共的“大合唱”,必少不了人文交流的“声音”。

本文综合自星洲网《南洋商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来源:《中国东盟商界》杂志

文:唐  琪

审定:黎  敏

(责任编辑:tangyi)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