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东博智库|美国关税风暴之下,世界为何关注中国元首的东南亚之行?

2025-04-16 17:40:4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4月伊始,美国以扭转与全球多国的贸易逆差,重振本土制造业为由,对多国发起了关税贸易战。在特朗普的一再加码下,4月16日,白宫宣布美对华关税加征至245%。中方则在11日宣布对美所有商品加征125%关税,并表示如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对周边东南亚国家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访问行程,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次访问引发了国际舆论强烈关注。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导致中美硬脱钩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元首的一场东南亚之行为何注定牵动世界目光?答案藏在区域合作、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外交布局等的多重维度中。

关税风暴:冲击与应对,命运共同体如何破题

美国对贸易伙伴抛出“对等关税”政策,再次把全球拉回“脱钩与遏制”的叙事之中,东南亚也成为重灾区(如对柬埔寨、越南分别征收49%、46%的关税)。而东南亚国家这些中国周边经济体的回应,大多同意与美国开启关税谈判,或是承诺不进行报复。

美国对东盟十国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后又宣布暂缓征收90天

第一财经报道,外界认为在东南亚国家中,“对等关税”对越南的影响最深。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阮克江表示,“关税动摇了投资者信心,破坏了美越战略信任”,关税还可能对越南经济造成连锁反应,如制造业产值下降、失业率上升和外国投资者情绪降温,甚至会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显然,这些外部冲击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凸显了地区国家携手应对,增强命运共同体韧性的紧迫性。

我们看到,在美国加征关税事件导致中美关系进入直接对抗状态的背景下,中国于4月8-9日召开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于是,中国如何处理好与周边经济体的关系,甚至达成新的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合作模式,如何开发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潜力便更具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实际上,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早在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10多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一道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不竭动力。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图源:新华社

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实基础,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特朗普关税风暴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只有减少对美国这个外部市场的依赖,东亚地区国家才能增强自主性。

过去和现在,在不确定性骤增的世界格局中,稳定、可预期的经济合作机制都是区域国家的共同诉求。而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立的经贸关系,正是这种诉求的集中体现。

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榴莲、椰子等越来越多越南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而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可以有力支持越南制造业发展。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同样密切。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稳居中国在东盟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双边贸易额约2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创历史新高。

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主席黄振威表示,这将是塑造地区叙事、深化东盟—中国合作的重要契机。中方也多次强调支持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和战略自主。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图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

同样,中国和柬埔寨的经贸合作也持续深化。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持续多年稳居柬埔寨最大外国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过去10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近4倍。得益于中柬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柬埔寨的大米、香蕉、龙眼和巴沙鱼等特色产品也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中柬双方不断充实涵盖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和人文六大领域的“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制定“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合作规划,助力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一路走来,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已然成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石。

元首外交:新机遇与新动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引领

将重视周边外交工作落到实处,习近平于4月14日至18日开启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的访问。

为何是这三个国家?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适逢中越建交75周年,两国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为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成为两党两国关系最鲜明特征。

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马来西亚是东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此次东南亚之行,习近平将时隔12年再次到访这个友好国度。

柬埔寨是习近平此次东南亚之行的收官站,这也将是习近平时隔9年再次踏上柬埔寨这片美丽的土地。回溯过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舟楫往来中,中柬友好跨越千年,“柬铁”一词也成为中国民众对柬埔寨的特别称呼。

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这些双边互动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层面的精准落实,通过高层引领,将命运共同体理念细化为具体合作方向与项目,让周边国家切实感受到携手发展的机遇与成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发展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树立了典范。

国际目光:读懂中国领导人出访周边的信号

中国领导人此次出访,引发外媒与社会各界一系列的观察说明:此次访问不仅是双边合作事件,而是被视为中国对全球局势主动设定议题、重组外交逻辑的重要信号。

“中国领导人在东南亚发起魅力攻势。”《纽约时报》13日称,中国正加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报道称,目前中国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该地区将中国视为可靠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与特朗普领导下的难以预测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3日引述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的话称,习主席对马来西亚等三国的访问意义重大,“特别是在过去两周发生的一些国际事件后,这次访问显得尤为关键”。他说:“不仅是马来西亚,世界都关注这次访问。” 陆兆福强调,如今世界负面消息太多,此时中国发挥领导作用至关重要。他称,马中之间共享“亚洲价值观”,重视信任与长期合作,而非短视的零和思维,“作为好邻居,合作会得到更多。在当前环境下,我们更需要为世界带来合作的积极氛围,这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截图

《日经亚洲评论》称,中国领导人此次访问东南亚三国是一个重要信号。当世界对美国的可靠性表示怀疑之际,中国正成为各国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一个反对保护主义的国家,是东南亚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4月14日的一场领袖对话中指出,美国只关心自己是否得利,并不在意其他国家是否也能从中受益。

一个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利,另一个追求的是“双赢”“多赢”,谁将更得人心,答案已然在各国心中。

文:钟霜霞

来源:东博智库

编辑:陈煜炜

审定:林涵

 

(责任编辑:陈煜炜)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